躬耕教坛显担当 铸魂育人谱新篇——东海学院举办“讲述我的育人故事”师德师风展示活动

发布者:刘会娟发布时间:2025-07-08浏览次数:71


74日,“讲述我的育人故事”师德师风展示活动在热烈而温馨的氛围中举行。党委书记曹蓉蓉主持此次活动,校长贺瑛、党委副书记王玉、副校长郁萍等出席活动并担任评委。

活动现场,16位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和发自肺腑的真情,讲述他们的育人篇章。这些故事里,有见证学生成长蜕变的欣慰与感动,更有教育者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执着追求。看似寻常的教育点滴,却蕴含着直抵人心的力量,令在场观众与评委沉浸在这份教育的温度之中。

做学生生命里的光  助力藏族学生梦想启航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没有惊天壮举,没有赫赫功名,但正是日复一日地用责任心和耐心去回应学生,在他们最孤立无援、最需要被看见、被支持的瞬间坚定地给予支持,才点亮了他们前行的路。”在东海学院辅导员岗位上工作了6年的宋青青老师以《三色光绘:我与小尕的生命画卷》为题,讲述了与藏族学生小尕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温暖历程。她以春风化雨般的讲述,将那些琐碎时光里萌发的希望、碰撞的火花、成长的拔节声,一一编织成光的叙事。当那些关于信任与蜕变的故事在空气中轻轻震颤时,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守护折翼天使  用教育之爱点亮脑瘫女孩的人生

每当课堂讨论涉及‘特殊群体’,教室里投来的异样目光总让她如芒在背。就在她刚刚与第一位辅导员建立起信任时,突如其来的岗位调整再次打乱了她的节奏。好不容易敞开的心扉,却在重逢时紧紧闭合——‘老师,我不需要同情!’当我建议她申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时,她的反应异常激烈,那句带着颤音的拒绝至今回响在我耳边:‘你们都在施舍我!’”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韩文静以《806颗星光的守望者:一场用九年青春书写的双向奔赴》为题,讲述了与脑瘫女孩夏夏共同走过的温暖长路。她用“每天,留一盏灯”的坚守、“每周,留一段路”的陪伴、“每月,留一页纸”的对话,渐渐融化了初遇时的坚冰,最终点亮了夏夏沉寂已久的人生梦想。

唤醒生命的守护者 男护生的“破茧”之路

很多男生走进护理专业的课堂,却像背负着无形的枷锁——眼中写满困惑,眉间凝着迷茫,心底藏着抵触。他们或是被调剂至此,或是遵从家人的选择,却对这个职业的意义一无所知,更谈不上热爱。这种职业认同危机,让本该朝气蓬勃的专业课堂蒙上了一层阴霾。我深知,仅仅传授专业知识远远不够,必须打破这层坚冰,点燃他们内心沉睡的职业热情!”护理学院马兰老师以《唤醒生命的守护者:男护生的“破茧”之路》为题,深情讲述了她如何用智慧与爱心点亮学生职业理想的动人故事。面对护理专业男生的迷茫与挣扎,她以坚定的专业信念为火种,在学生们心中燃起职业认同的火焰,引领他们看见——那一袭白衣承载的,是守护生命的重量,是托起希望的荣光。在她的悉心培育下,一个个曾经彷徨的男护生终于破茧成蝶,在护理事业的天空展翅翱翔。

以心育人春风化雨  助力新疆孩子追梦艺术殿堂

舞台上的她裙袂翩跹,舞步稳健,每一个转身都绽放着独特的美。然而那双本该璀璨的眼眸,却似蒙尘的明珠——闪烁着不确定的光芒,沉淀着无人知晓的忧伤。在深入了解后我发现,阻碍她的从来不是能力的边界,而是坍塌的自信堡垒;限制她的也不是表达的欲望,而是横亘在心的语言藩篱。那一刻,我暗下决心:定要帮这朵戈壁之花重绽光芒!”“当红柳的坚韧在聚光灯下舒展,当雪域的纯净融入江南的婉转,当艾克旦和她的伙伴们用舞步丈量成长的勇气,我终于懂得:这不仅仅是在编织舞蹈梦想,更是在浇灌民族文化的根系,是在见证新时代青年最动人的绽放!”教育学院侯延华老师以《匠心育新苗:助力艾克旦追梦艺术殿堂》为题,动情讲述了她与艾克旦•艾合麦提这段跨越地域与文化的师生情缘。面对这位怀揣艺术梦想却困于语言障碍的新疆姑娘,侯老师以教育者的匠心独运,量身定制“语言+艺术”的成长方案,用点滴积累搭建起通向梦想的阶梯。当艾克旦最终站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舞台上,那一口流利的台词、那份自信的光芒,正是对侯老师“以心育人”教育信念的最好诠释。

数字丝路上“种太阳”  师者如光照亮非洲青年的追光之旅

七年前,我带着职教初心走上讲台;今天,我的‘课堂’随‘数字丝路’延展到万里之外的非洲大地!这条路,充满光!这光,照亮了像哈马一样的非洲青年们,让他们实现从迷茫到自信,从课堂到世界的闪光蜕变!”经管学院教师李箐以《数字丝路上“种太阳”:一个非洲青年的追光之旅》为题,讲述了跨境电商教育创造的奇迹。面对来自非洲的追梦青年,李箐不仅教会学生如何操作电商平台,更点燃了他们用数字技术改变命运的信念。当非洲青年哈马用习得的技能架起中非贸易的桥梁,让家乡特产通过跨境电商走向世界时,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人的成长,更是中国教育智慧在全球舞台绽放的光芒。

英语突围战  一个班级的破茧成蝶之路

四级,就是通往本科的独木桥!然后读‘高本贯通班’的这群孩子英语基础就像是被掏空了的地基!更让我忧虑的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我知道,肩上的担子千斤重!光教不行,得带他们打赢这场突围战!”教育学院教师李晓红以《推倒那堵墙!我们班的英语突围战》为题,讲述了她如何带领学生突破英语学习困境的动人故事。面对基础薄弱、信心不足的学生群体,李晓红将微信群打造为“线上教室",通过每日晨读打卡、AI趣味小故事、语音纠错互动等形式,重新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她用“十年磨一剑”的执着精神激励学生,带领他们从畏惧英语到主动学习,最终全班同学以优异成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40%的同学在“外研U词杯”“复旦社杯”等赛事上获奖,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华丽转变。

这些浸润着教育智慧与人文温度的故事,犹如一盏盏明灯,展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以心育心、以德化人的专业素养,更彰显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育者那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经过评委综合打分,最终,经管学院辅导员宋青青荣获特等奖,教育学院教师侯延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韩文静荣获一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晓默、传媒学院辅导员白婷、航空学院教师王舟荣获二等奖,护理学院教师马兰、经管学院教师封竹一、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飞、经管学院教师李箐、教育学院教师李晓红荣获三等奖。经管学院辅导员宋青青、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韩文静、经管学院教师封竹一凭借其超高的人气和精彩的讲述脱颖而出,荣获“最具人气奖”。

校长贺瑛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每一位教职工的育人故事都是东海学院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它们生动地展现了我校教师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贺瑛鼓励教职工们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此次活动由教师工作部精心组织,为学校广大教职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让教职工们讲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真实经历与深刻感悟,弘扬教育家精神,传递育人正能量,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书写东海学院教育事业更加美好的未来。(通讯员 刘会娟 刘影)


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6001号     邮编:200241
电话:021—54320662      邮箱:xxjsxy@e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