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召开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杨苏教授应邀来校作专题报告

发布者:刘会娟发布时间:2025-10-17浏览次数:66

1017日下午,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杨苏教授应邀莅临我校,在东海源报告厅作了专题报告。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曹蓉蓉主持。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中层干部、全体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会议。

杨苏教授聚焦“党组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着力点”的主题,系统梳理了美国“思想殖民”的历史源流与现实表现,重点剖析了其完整的实践体系与运作机制,并深刻揭示了美国“思想殖民”所带来的多重危害。他强调,美国的“思想殖民”行径已对中国的“安全发展”构成严峻而长期的挑战,我们必须做好在较长时间内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工作准备与斗争准备,增强忧患意识、坚守底线思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在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的实践中,不断锤炼斗争意志、积累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

杨苏进一步指出,西方思想殖民具有“隐蔽渗透、长期侵蚀”的显著特征,常借助影视文化、学术交流、社交媒体、饮食文化等多元渠道,将其价值观包装为所谓“普世价值”,潜移默化地冲击我国文化主体性,削弱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认同,甚至引发思想混乱与社会对立。面对这一现实,他强调高校必须坚决扛起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政治责任,将思政教育作为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抓手。要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想引领的针对性与感染力;要强化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坚决阻断错误思潮传播渠道;要在斗争实践中培养师生敏锐的辨识力、坚定的价值立场与自觉的抵御能力,共同构筑起坚不可摧的思想防线。

整场讲座内容翔实、案例生动、见解深刻,令在场教师深感启发,收获颇丰。与会教师全程神情专注,认真学习,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并在后续的研讨中,围绕“信仰安全”与“政治风险防范”等重大现实议题,与杨苏进行了深度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工部部长岳宝华表示,杨苏教授围绕“四个自信”系统阐释了抵御思想殖民的路径。在道路自信方面,他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性和优越性,指出这是从根本制度上防范思想殖民的保障;理论自信方面,他深入剖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对思想殖民现象的批判价值;制度自信方面,他详细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定性与优越性,视其为抵御外部思潮侵蚀的坚强屏障;文化自信方面,他着重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是抵御思想殖民的精神根基。整场讲座通过系统分析,深化了师生对“思想殖民”现象的理解,为我们在新时代坚定“四个自信”、有效应对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宣传部副部长杨静表示,高等院校是意识形态斗争前沿阵地,由四方面决定: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大学生思想关键期、斗争网络化演变及阵地多元风险。学校构建“五个阵地”:压实责任融入教学管理;守正创新打造云端思政(微网课、朋辈视频);传承文脉推进传统文化活动;正向宣传扩大媒体影响;风险防控严控网络舆情。从而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从“单向输出”转向“双向赋能”,实现“可触摸、可感知”,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思想保障。

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斌表示,思想殖民往往以看似无害的文化产品、流行的观念为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和行为模式,其危害却是极大的。首先,它严重动摇我们的文化根基,使一些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逐渐减弱;其次,会迷失我们的精神家园,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风尚产生负面影响;此外,还会威胁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使国家的凝聚力受到削弱。思想殖民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培养爱国情怀,筑牢思想防线。

马克思主义学院施晓玮表示,聆听杨苏教授讲座后,我深刻认识到美国思想殖民的隐蔽性与危害性。其通过文化渗透、价值输出等手段侵蚀他国意识形态,颠覆政权,挑拨冲突。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必须坚守教育阵地,引导学生认清本质,坚定文化自信。

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梦婷表示,思想领域的战争没有硝烟。美国长期以来通过思想殖民的方式在全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企图动摇我们民族的文化根基。为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文化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方能明辨是非,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

机电学院冯茹茹表示,思想殖民危害深远,意识形态阵地争夺激烈。高校必须坚守育人主阵地,以思政教育为关键抓手,着力筑牢学生的思想根基,不断坚定“四个自信”,真正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经管学院顾玉阁表示,通过聆听此次讲座,让我对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在网络时代,信息环境泥沙俱下,各种思潮交织激荡。不少学生受错误思潮的影响,展现出对本土文化的贬低和排斥,更有甚者出现了崇洋媚外的倾向。这些现象警示我们,高校意识形态阵地面临的风险必须要重视,我们必须主动亮剑、积极作为。在开展学生工作中不仅要加强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也要严守阵地管理,及时阻断渗透信息的不良传播;更要创新工作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工作实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经管学院王乃馨表示,参加了本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与隐蔽性。作为辅导员,必须提升自身政治敏锐性,时刻绷紧思想安全这根弦。要将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融入日常管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抵制渗透,筑牢思想防线。警钟长鸣,责任在肩。(通讯员 刘会娟)




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6001号     邮编:200241
电话:021—54320662      邮箱:xxjsxy@esu.edu.cn